柴河上以防洪、供水为主,兼有发电、养鱼、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,位于辽宁省铁岭县境内,坝址距铁岭市区12千米。水库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,可能**洪水校核。
柴河上以防洪、供水为主,兼有发电、养鱼、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,位于辽宁省铁岭县境内,坝址距铁岭市区12千米。水库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,可能**洪水校核。水库总库容6.14亿立方米,其中防洪库容2.04亿立方米,兴利库容3.35亿立方米,调节水量2.88亿立方米。坝址以上集水面积1355平方千米。
工程概况
柴河水库是辽宁省大Ⅱ型水库,位于辽宁省铁岭市东12 公里处的熊官屯乡大白梨沟村,库区总面积17平方公里。整个库区被群山环抱,山清水秀,风景如画。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355平方公里,占柴河流域总面积的90%。**坝高42.3米,**库容为6.36亿立方米。柴河水库,是在辽河支流柴河下游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库,是以防洪、灌溉为主,结合发电和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。
工程兴建于1972年,1974年主体工程完工并投入运用。主体工程由大坝、溢洪道、泄洪洞、水电站、工业引水口5部分组成。大坝为黏土心墙砂壳坝,**坝高42.3米,坝长982米。溢洪道为开敞直泄式,**泄洪流量2950立方米每秒。泄洪洞为河岸有压圆形隧洞,**泄洪流量304立方米每秒。水电站为坝后式电站,3台机组容量共计7030千瓦。引水建筑物包括城市与工业供水引水口,日供水能力20万立方米。
水库效益
水库防洪任务是为柴河汇入口以下辽河100年一遇洪水错峰,防洪保护铁岭市城区、沿岸的熊官、平顶、龙山3个乡镇,以及长大铁路、沈山铁路、哈大高速公路和“八三”输油管道,并在全流域遭遇大洪水时,对沈阳市、新民县、辽中县、台安县和盘锦市等辽河下游沿岸地区起明显的减灾作用。
水库多年平均每年为铁岭市提供工业、城市生活用水0.342亿立方米,与清河水库和闹德海水库联合调度,为柴河水库至辽河口区间的熊官、平顶堡、柴河、大青、蔡牛、朱耳山、石佛寺、祝家等1 4个灌区的2.67万公顷农田供水。水库总养鱼水面1666公顷,年产商品鱼350吨。
水库位于吉林哈达岭和龙岗山的西坡、由低山丘陵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,水库集水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0%以上。水库库尾在铁岭县大甸子镇太平寨。水库上游河流两岸植被较好,山清水秀,入库水质较好。库区内原柴河河道蜿蜒曲折,库面狭长,约38.9平方千米,**水深41.8米。
新中国成立初期,辽河干流曾于1951、1953年发生两次特大洪水,洪水主要来源均为辽河左岸支流清河和柴河。当时清河、柴河均无控制性工程,使铁岭水文站的洪峰流量分别达到14200立方米每秒和11800立方米每秒。据统计,1951年洪水中,受灾人口达70万,死亡3100人,冲毁房屋14万间,淹没农田面积46.7万公顷,粮食减产2.5亿千克; 1953年洪水中,受灾人口67万,死亡120人,冲毁房屋13万间,淹没农田面积42.7万公顷,粮食减产2.3亿千克。1962年6月,曾经在铁岭生活和学习过的周恩来总理来铁岭市视察工作时曾指示:“要变水害为水利。待经济条件允许时修个水库,既防洪又灌溉,那就更好了。”柴河水库于1972年动工,于1974年底建成。水库于1976-1977年对大坝进行了保坝及土坝补强施工。1989-1993年进行了两次加固。